啤酒麥粕回收知識分享
3年前在新竹科學園區從事半導體研發的工程師趙本善(43歲),年收曾高達200萬元,有天帶著稚子到外頭吃飯,發現老闆正將熱騰騰的餐點,一口氣傾倒在美耐皿容器上,他深感憂慮:「我們每天還要繼續吃這些毒嗎?」於是放棄高薪投入研究無毒環保可再利用的餐具。他與竹南啤酒廠合作,回收啤酒產製過程中所留下的麥粕與矽藻土廢棄物,打造出高價值環保餐具、環保鞋材、環保塑木、生物型濾材、農地膜與緩釋肥料等,雖年收只有以前一半,但成功讓廢棄物經濟價值翻增百倍以上,問他會不會後悔放棄高薪,他堅定:「健康無價」。國家中山科學研究院化學工程所技術長趙本善,原本在科學園區從事半導體相關研究,3年級毅然決然投入研發綠能科技,現在月薪只剩之前的一半,同事都笑他傻,但他認為「無毒綠色科技,才是台灣的未來」,不斷從農民、小孩、年輕人以及同事間得到靈感。趙本善說,夏天年輕人都很喜歡喝啤酒,有天突發奇想,這些釀造啤酒剩下的麥粕、濕廢矽藻土,究竟都去了哪,深入了解後才知道,原來這些麥粕都變成了堆肥或畜牧飼料,每公斤僅值0.3至0.5元,且夏天到了,牛隻無法消化這麼多麥粕,導致很多麥粕變成廢物燒掉,造成空氣汙染。他與研發團隊,開始研究這些廢棄麥粕和濕廢矽藻土,經過烘乾與粉碎等處理後,首創將啤酒麥粕與PLA混練合成,做成可分解農地用膜,目前已在合作試驗農場進行農地實驗,後續又將回收啤酒麥粕與高分子HIPS塑膠進行複合壓出成型,做出國內第一片含有啤酒麥粕的環保塑木材料。這些成功讓趙本善和研究團隊大為振奮,但他發現,這些都還沒有解決他最原本的問題:「讓下一代吃得安心」,於是他今年又與產業界合作,用天然植物澱粉與啤酒麥粕複合,經過熱壓成型,開發出可完全分解不含塑化劑與塑膠成分的食品容器,可以用來取代目前一般普遍使用的美耐皿餐具。趙本善說,美耐皿餐具因質輕好用,不易破損且價格便宜,但由於是甲醛與尿素等塑料製造而成,大約在30至40度即會釋出三聚氰胺,不但傷腎與泌尿系統,更會造成高致癌風險,而他們研發的環保餐具可耐熱150度,且不含任何塑膠物質,埋在土壤中可於180天自動分解,但因成本貴3倍,目前還不被市場接受。「相信健康是無價」,趙本善說,現在他們陸續研發更多,利用天然材質和環保材料取代市面上的塑膠產品,這次用回收啤酒麥粕當成填充材料,並與高分子EVA以及橡膠混合,製成環保夾腳拖鞋,還利用廢棄濕廢矽藻土做成多孔生物型濾材。趙本善說,台啤廢矽藻土、麥粕回收利用前,幾乎沒有經濟價值可言,每年還要花上數百萬元至上千萬處理,但現在廢矽藻土搖身一變,製成「多孔生物型濾材」,未來可運用在養殖業或是水族觀賞業,可過濾水中雜質、提高幼苗的存活率,每年可帶動的產值上看3億元以上;若把所有啤酒廠的麥粕回收,全部製成環保餐具全面取代美耐皿,市值更可上看10億以上,成功「讓垃圾變黃金」。(突發中心黃羿馨/新竹報導)
https://tw.appledaily.com/new/realtime/20170611/1134828/
https://tw.appledaily.com/new/realtime/20170611/1134828/